中国劳动保障报报道张冬云市长在全国两会上谈稳就业工作
发布时间:2019-03-11 08:52 阅读次数:58次

QQ图片20190308112728.png

   2018年,针对外部环境变化给就业带来的影响,我国及时出台稳就业举措,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同时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2019年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为5.5%左右。

   为何强调稳就业?如何稳就业?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稳就业促增收———做好最大的民生工程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之一,就业稳才能稳定家庭收入,增强老百姓的购买力,从而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就业局势稳,不仅能有力地支撑经济发展基本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也会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说。

   就业关乎社会稳定大局,牵动经济发展全局。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市长周红波表示: “我们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产业吸纳、技能提升、创业带动、招聘服务、援助托底等系列措施,全力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2018年,南宁市城镇新增就业6.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1%,圆满实现稳就业的目标。”周红波介绍,南宁市24小时免费求职公寓、南宁市创客城、马山县农民工创业园,都是推进稳就业工作的良好经验。

   获得更稳定的工作,通过辛勤劳动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是每一位劳动者及其家人最朴素的期盼。

  “我们积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就业促创业,推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努力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宣城市市长张冬云说。2018年,宣城市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6万户;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400元和16000元,分别增长8.6%和9.5%。

   出实招献良策———让稳就业举措真正落地

   刚刚走过的2018年,中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诸多挑战下,我国就业取得这份靓丽的成绩单,安人心、暖民心。

  “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就业不仅关乎个人幸福、家庭安宁,更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就业放在了‘六稳’之首,凸显了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介绍,在就业方面,江苏省不仅要做到自身稳、质量高,还要努力为全国作贡献。

    2018年,江苏省采取了保企业稳需求、抓重点兜底线、建机制防风险等一系列稳就业的措施,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4%和2.97%的较低水平,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两会上,社会各界对稳就业高度关注。

    九三学社中央在《关于优化就业结构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建议》中提出,2018年以来,虽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我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同时,劳动力资源结构失衡、部分区域就业压力大等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建议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快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优化政府服务提升就业岗位匹配度。

   这样的建议,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民革中央在《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提案》中提出,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更是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建议政策出台要连续稳定,给予市场对鼓励创新和审慎包容的稳定政策预期,研究完善适应共享经济发展的社保政策,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这样的提案,贴近基层、用心良苦。

   民进中央的《关于全面系统布局减税降费政策的提案》、民建中央的《关于落实政策扶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提案》等,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细致精准的促进企业发展和稳定就业的办法建议。

  “代表委员热议稳就业,饱含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人社部门既是最大的民生部门,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部门,要着力把稳就业摆在首要位置,继续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结构调整中的职工安置工作,支持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发展,形成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同时,我们要积极应对就业领域的风险挑战,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解决好部分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着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力说。新业态新科技———打造稳就业的新引擎

   发展新业态开拓就业新渠道,是很多代表和委员关注的话题。

  “我们开辟了智能物流与科技城两大战场,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赋能。”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介绍,目前传化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物流已在全国完成27个省份160个城市的网络布局,服务企业26万多家, 为制造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30%以上。今年春节后开工第一天,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近3000名一线生产工人实现了100%返工率。这与很多传统制造企业招工难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为浙江省民营企业的代表,传化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在探索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几年来,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已经从一个传统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协同发展的企业转变。

   民进中央在《关于要系统制定人工智能影响就业供需的应对策略的提案》中提出,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释放出更多的潜能,平台型就业和创业型就业快速发展,催生出许多新型就业岗位。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吸纳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强。

   “新的就业形态已经成为稳就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的阶段,新业态的出现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更多更有活力的就业主体,更多人被吸纳进新的就业形态。”莫荣说。